出现“35岁职场危机”的原因有哪些?
发布者:智汇云杰2023-07-10 17:36:00
一个人进入职场开始,通常会经历探索期、成长期、成熟期和衰退期。35岁的职场人群,其实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成熟期,但近些年来却成为了多数人的“衰退期”,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下面我们做详细分析。
一、社会层面的原因
首先,人在职场的35岁作为一个潜规则,这是一个历史性问题。在人事方面使用干部,起初之时,大多提出要求年轻化,要求不高于35岁,从而各方面效仿。
其次,从人的生理方面来看,35岁正是时值中年,记忆力、创新力与体力,已经近似于峰值,存在部分下降的趋势。
最后,从人的生存需求方面来看,上有老下有小,许多人还面临着房贷、车贷的经济压力确实不小,这给中年人带来了随遇而安,诸事求稳的心态。
二、组织层面的原因
各类组织,特别是盈利性组织,为了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,面临着市场与技术,以及资金方面的诸多困局,这就要求组织在人才使用方面提出如下需求:
(1)更多的公司愿意使用25-35岁之间的年富力强的求职者,便于培养能力和塑造价值观的趋同。
(2)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,在用人方面大多数公司讲求成本最低化、收益最大化,35岁以下的求职者,在做事方面学习创新能力更强,所支付的总体薪酬福利更低,也就是性价比更高。
(3)组织的战略发展需要,特别是金融、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,节奏快、要求高、压力大、创新多,更适合年轻的奋斗者。35岁以上的部分人员显然缺乏竞争力了。
三、个人方面的原因
35岁的部分职场人士,因其25-35岁之间缺乏自我充电,没有或者不够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化职业培训,没有持续提升综合能力而在职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,遭遇求职天花板、升职受挫。
许多的25-35岁之间的职场人士,不求上进,进入中年油腻,犹如温水中的青蛙没有危机意识,只是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日常性的工作,或者说是原地踏步走,只有低维度的量变,没有实现高维度的质变。
纵然有许多人有着十年工作经验,探究其本质上不过就是一年工作的十年重复而已。
面对“35岁危机”,个人只能从自身入手,在探索期和成长期,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,降低自己的“可被替代性”。进入中年以后,也要与时俱进,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,持续提升自身的格局,丰富知识和技能,以应对变幻莫测的人力市场。